第十五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獲獎感受
Published: 06-08-2016

1.一直都有製作皮件,其後在一次偶然機會在網上發現有手做鞋的興趣班,覺得好像很好玩於是報名參加,由此與造鞋結下不解之緣。
2.其實所有鞋都可以叫手工鞋,因為就算鞋廠生產的鞋都要有人手的配合才能完成。比如說縫製鞋面可以是手縫或是車縫(衣車),只是在工廠裡有更多機器配合進行不同工序,減少了人力的需求。面的製作的手工鞋主要是借助小量機器的幫助而以人手完成,當中多了一份人性和個性。
3.我是在一位鞋廠前輩的工作室中學造鞋的。
4.造鞋最難的地方是時間和專注,另外還要有不同的工具及器材配合才能得心應手完成作品。所有手作的滿足能都是由零開始一步一步把作品完成,而作品是自己的設計或是喜歡的款式,這就是滿足感的來源。
5.造鞋是易學難精的一門工藝,要學會每一個步驟並不困難,但在出來的效果是否理想則取決於經驗。對初學者來說,第一對做好的鞋一定是不完美的,但為了要有一對完美的作品,一定要多做多試,透過經驗的累積才能做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6.其實跟所有手作工藝一樣,最重要是專心和專注。而在做鞋的工藝上相信要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左右腳我對稱。
7.能掌握造鞋的技巧對設計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設計的層面,設計師主要是考慮鞋的外觀與功能而忽略了可造性,往往在設計完成準備打板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不能如設計般呈現,或是完成的樣板與設計有很大的差異,完全偏離原有的設計,這樣是非常的浪費時間和資源。但如果設計師本身對造鞋有基本的認識,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可以同時考慮設計的可造性,完成的樣板就會與設計更相似,而減少設計與樣板有很大差異的情況。

第十五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獲獎感受
要成為設計師不一定要修讀設計,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修讀社會科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從事十多年青少年及教育發展工作,但也能在手工鞋製作的範疇佔一席位,今年更在第十五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拿下女裝靴組金獎及男裝鞋組金獎;這正好說出「只要有夢想,沒有不可能」的香港精神。
一直以來也鍾情手作工藝創造出的個人化設計,空閒時都會製作自己喜歡的皮具用品,小至零錢包大至背囊,都能做出自己喜歡的。直至二零一二年的某一天,在網上看到手做鞋的招生資料,由此正式與「手造鞋」結下不解之緣。從平底鞋,短靴到女裝鞋,不同種類的鞋都可以自己做出來,真的是讓我心醉神往。而身邊的朋友看到我穿的鞋很特別,知道是人手製作的也很驚訝,不少也請我幫忙做鞋,亦因此準備開始把興趣變成事業。
但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在製作技巧上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之後在小虫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由香港鞋業總會及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履之泉」計劃,學習到更多鞋履設計及製作的知識及投巧,令自己做出來的鞋子在款式及手工上都有更多的改進,於二零一四年初,更獲「履之泉」計劃頒發優秀參加者的獎狀。直到去年中,在老師的鼓勵及協助之下參加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經過多番努力之下拿下兩個金獎,這對自己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同時更獲得大眾的認同,讓自己對把興趣發展成事業有更大的信心。
但在學習過程當中,看到小虫老師對手做鞋工藝推廣的不遺餘力,往往不計付出,對有興趣學習手做鞋的學生給予很大的支持,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以往在推廣上主要集中在大專層面,以設計系學生為主要對象;但基於自己在過去十數年在教育及青少年工作範疇的經驗,建議老師可以把「手做鞋工藝」推向中學及社區,讓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及人士可以學到這幾近失傳的手藝,除了穿針引線與中學聯絡之外,更與小虫老師一起以導師的身份教授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技巧與其他人分享,這可以說是更難得的體驗。
寓興趣於工作不是不可能,只要有目標及毅力,不斷堅持努力,絕對有成功的一天。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興趣,將來可能是你事業的起點。
個人簡歷
和富社會企業高級項目主任(2009 - 2013)
MarcoMAD Unique Handmade Footwear創辦人
香港時尚配飾設計師協會董事
「履之泉」計劃優秀參加者

第十五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女裝靴組金獎得主
第十五屆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男裝鞋組金獎得主